来源:@经济观察报微博
经观感知
2025年一季度结束,理想汽车手上握有1107亿元现金。
这家公司没有盲目地扩大投入,也没有在补贴退潮后被迫降速。它选择的是一条不那么喧哗,但越来越清晰的路径:把车卖得更值钱、把技术投得更集中、把现金留得更厚实。
第一季度,理想交付92,864辆,同比增长15.5%;实现营收259亿元、净利润6.47亿元,连续十个季度盈利。就像稳健的理想L系列一样,理想汽车没有刻意制造新故事,但把利润率、产品结构和现金储备维持在行业最稳的一档。
在过去一年中,大多数新能源车企的毛利率都受到价格战冲击,滑落至个位数甚至负值。理想的车辆毛利率却仍保持在19.8%,整体毛利率达20.5%。
这不是一时运气,而是源自长期维持的产品结构优势:它避开了10万-20万主流价格带的竞争红海,深耕20万元以上中高端家用市场。这部分用户对配置与体验更敏感,也更愿意为理想打造的“家庭移动空间”买单。
产品节奏也进入了一种更可控的状态。今年第一季度,正值传统淡季和产品焕新期,理想没有推新车,也没有用促销冲量。但老款车型仍然维持了合理的交付节奏,理想L系列累计交付突破100万辆,成为首个达成该里程碑的增程车型系列。
运营节奏也同步收紧。这一季,理想营业费用为50亿元,同比下降14%;研发投入为25亿元,比去年同期略有回调。它没有停下技术投资,但选择了更集中的方向:比如将于7月发布的纯电SUV理想i8,以及其搭载的VLA视觉-语言-行动大模型。这些投入不再是为了“讲新技术”,而是围绕用户体验、效率提升和利润稳态展开的可持续打法。
在“现金流”这一核心指标上,理想也展现出更好的控制力。在外部资金变贵、车市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能够稳住运营现金流、压缩非核心支出,对一家高研发投入型企业而言并不容易。
但理想在这方面并未掉队,反而强化了“自己养活自己”的底层逻辑。
没有显著扩张,没有激进投入。这一季的理想汽车,看起来安静了许多。但在行业剧烈波动、融资窗口紧缩、技术路线多元化的当下,安静反而成了一种稀缺能力。
它没有承诺未来的销量翻倍、也没把辅助驾驶说成所谓的“智驾平权”,但它用一份稳中带盈的财报告诉市场,它是一家能够在新能源行业做“现金牛”的公司。这比一时的增长数字更难得。
在一个不再只看交付量的市场周期里,理想的逻辑逐渐清晰了:不是跑得最《怎么押注球赛》快的,但是最会控制节奏的。不是故事最多的,但是真金白银最多的。
虽然理想在增程式路线的推广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它未必是那个彻底改变行业轨迹的公司,但很可能是在风向反复之后,依然站在场上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