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科普一下平安彩票官方网址xm88

张坤作为昔日“公募一哥”,在基金行业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的卸任不仅是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变化,也反映了易方达基金今年以来在高管排兵布阵上的重大调整。

作者:洪小棠 封图:图虫创意

作者:洪小棠 

封图:图虫创意

  5月16日晚间,易方达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旗下知名基金经理张坤因工作调整卸任副总经理职务,离任日期为2025年5月15日。

  这一消息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张坤作为昔日“公募一哥”,在基金行业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的卸任不仅是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变化,也反映了易方达基金今年以来在高管排兵布阵上的重大调整。

  张坤卸任

  该份公告称,易方达基金副总经理张坤因“工作调整”不再担任高管职务,未来将专注于投资管理工作。

  易方达一名内部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证实,卸任后,张坤将继续坚守在基金经理岗位上,全身心投入到投资管理工作中,努力为持有人创造长期可持续回报。

  资料显示,张坤自2008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即加入易方达基金,从事投研工作近17年,是公司主动权益投研团队的核心人员。2012年9月,张坤开始担任易方达中小盘基金经理,2020年6月升任易方达基金副总经理。

  在该易方达内部人士看来,作为易方达自主培养的基金经理,张坤始终坚持深度研究为基础的价值发现,追求长期稳健的超额回报。他的投资风格以高质量价值为核心,注重企业的竞争力、护城河、商业模式以及自由现金流的创造能力。张坤也曾表示,他愿意与优秀企业长期共成长,陪伴企业走过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

  Wind数据显示,张坤目前在管基金有4只,截至一季度末,在管规模合计为608.22亿元。其中,易方达亚洲精选是他管理年限最长的基金,管理时间超过11年;易方达蓝筹精选是其在管基金中规模最大的一只,最新规模为389.08亿元。

  在最新披露的基金2025年一季报中,张坤表示,将专注于寻找具备优秀商业模式、竞争力和定价能力突出、行业空间广阔且资本分配对股东友好的公司。他认为,这些公司能在加深护城河的同时,远期为股东创造出显著更多的自由现金流。“我们希望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发现并持有少数这样的公司,来分享这些公司的经营收益。”张坤表示。

  高管的“减负”之路

  张坤的卸任并非孤例。今年3月,陈皓和萧楠也因类似的原因卸任易方达基金副总经理职位,但继续担任基金经理。陈皓和萧楠亦是易方达内部培养的基金经理,任职年限超过12年,管理规模曾一度跻身“百亿基金经理”名单。然而,近年来由于市场波动和业绩压力,他们的管理规模也有所缩水。

  2020年和2021年,易方达基金曾开启了一轮“投而优则仕”的职位调整,多名明星基金经理被提拔为副总,包括张坤、萧楠、陈皓、《平安彩票官方网址xm88》冯波、胡剑和张清华。

  经济观察报记者自多名公募机构人士处获悉,易方达此前将多名基金经理提拔为副总与当年所管产品的规模直接挂钩,达到一定规模便会升任高管序列。

  这一轮调整曾被视为基金公司激励优秀投研人才的重要方式。

  一位接近易方达基金的公募人士认为,该公司高管调整并非偶然,而是公司在应对行业变化和自身发展需求时做出的战略选择。此前,通过将优秀基金经理提拔为高管,公司不仅能够留住人才,还能激励他们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如今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

  新趋势

  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出现了一股“反向”潮流,不少投研出身的高管选择主动“减负”,不再兼任管理职务,而是将更多时间和精力集中投入到基金管理中。

  华南一家公募机构的经营管理层相关人士对记者透露,高管级别的基金经理需要承担更多的管理职责,这可能会分散他们在投资研究上的精力。投资管理需要高度专注和持续地投入,而管理职责可能会带来更多的行政事务和会议,从而影响基金经理的投资效率。其次,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市场波动加剧,基金经理的业绩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专注于投资本身可能更能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回报。

  易方达基金的高管调整不是个例,而是公募基金行业整体趋势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行业的发展,专业投资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基金经理作为基金公司的核心投研力量,其专业能力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开始重视基金经理的专业投资能力,鼓励他们专注于投资本身。

  比如,嘉实基金机构首席投资官郭杰,贝莱德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陆文杰,万家基金副总经理黄海、乔亮,安信基金副总经理张翼飞,信达澳亚基金副总经理冯明远,诺安基金副总经理杨谷,睿远基金总经理陈光明等。

  此外,监管部门正在推动的公募基金行业改革中也提及,要求基金公司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适当降低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经营性指标的考核权重。这一改革将直接影响基金经理的薪酬待遇,促使他们更加关注基金的业绩表现。

  多名公募人士对经济观察报猜测,投研任职高管可能会受到在管产品的业绩及公司整体基金投资收益指标的双重考核,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对投研系高管的压力,同时也可能会对其薪酬考核和限制带来更大影响。因此,卸任高管专注投资不失为对这些核心投研的一种保护。

责任编辑:郭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