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仲茜 操子怡
作为全国经济的排头兵,江苏以全国1%的国土面积,贡献了超10%的经济总量、13%的工业增加值。近年来,锚定科技创新主线,江苏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产业“长成林”、未来产业“快生根”。省内13座城市立足资源禀赋,努力形成“高原隆起、高峰迭起”的新发展格局。
2024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3.7万亿元,同比增长5.8%,5座城市GDP迈上万亿元台阶。2025年一季度,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1万亿元,同比增长5.9%。制造大省江苏不负期许,踔厉奋发,在“双链”融合上走在前、打头阵,在区域高质量发展上挑大梁、做示范。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比赛开始!”4月25日,无锡市惠山区全民健身中心热闹非凡,150多台形态各异、高矮不一的人形机器人汇聚赛场,上演了一场为期三天的“武林大会”。
世界机器人大赛秘书长李洋说:“无锡制造业发达,在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等新赛道已迅速形成行业集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无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集聚效应。”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席卷全球,江苏多个城市奋起直追,抢占新赛道、新机遇。苏州发挥产业基础扎实和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在15个重点领域大力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常州利用新能源汽车和机器人产业先发优势,成立具身智能机器人科创中心,重点围绕重大平台建设、产品推广应用、科创基金引导,提供专项政策保障;南京依托基础研究和人才优势,清晰绘制了建设算法城市,强化赋能应用,全力突破人工智能产业的“路线图”。
数据见真章。今年一季度,江苏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1.4%,继去年首次超过50%后,比重再度上升。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六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江苏711家企业入围,新增入围企业数量连续两年全国第一。
区域共绘发展新图景
长江北岸,焊花飞舞。江苏泰州新时代造船厂的船坞里,LNG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的钢板正在被精准焊接。
从20世纪70年代造木船起步,到1997年首艘万吨散货船“虹春”轮下水,再到如今生产任务排至2029年,“中国船都”泰州海工装备产业实现了绿色化、智能化跃迁。2024年,泰州造船完工量达1030万载重吨,占全球完工量的11.9%,新接订单年总量首次超越日本、韩国,手持订单量达500余艘。
黄海之滨,疾风掠过滩涂,一座座百米高的风机迎风转动,一排排整齐的光伏电板列阵“捕光”。动与静之间,盐城当地无限的“风光”资源,源源不断地被转化为可利用的清洁电能,为城市发展增添绿色注脚。2024年,盐城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1676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量连续15年居江苏全省首位。
如今,在江苏的产业坐标中,无锡物联网产业规模占全省的“半壁江山”;苏州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产业规模超万亿元;苏泰连锡生物医药集群产值超5000亿元;常州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居全国第三……传统产业迭代焕新,新兴产业蓬勃崛起,构筑起层次分明、协同共进的产业生态。
不久前,新一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胜出名单公布,江苏牵头和参与的苏州高端科技仪器集群、长三角(含江西)大飞机集群、盐常宿淮光伏集群、苏南特钢材料集群入选。至此,江苏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累计达14个,实现13个设区市全覆盖。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江苏将瞄准世界级集群培育目标,以国家级集群为引领,辐射带动“1650”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打造新能源等5个世界一流、物联网等5个国际先进、航空航天等6个全国领先的集群培育方阵。
“双链”融合激活新动能
去年9月,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破解科研成果转化之困。近期,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晒出成绩单——启动建设半年多,已接洽全国高校68所,遴选医药成果1123项,入驻项目31个,与多地高校合作建设15个校地共建创新体系。
“推动产创融合,体现在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双向奔赴’,离不开向内挖潜和向外借力的‘双轮驱动’。”泰州市委书记姜冬冬表示。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江苏正积极探索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截至一季度末,江苏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8%,比各项贷款增速高2.7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3.7%,比各项贷款增速高23.6个百分点。一季度江苏境内上市公司数量突破700家,科创板公司数量稳居全国第一。
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持续灌溉。
4月,江苏省战新母基金出资组建的江苏苏州高端装备产业专项母基金,其直投项目——江苏正力新能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江苏省战新基金集群第2家上市的投资项目。江苏高投集团表示:“未来,省战新母基金将继续发挥撬动效应,更大力度推进优质项目挖掘、筛选和投资,持续为江苏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注入动力。”
从政策引领到平台支撑,从企业发力到产学研协同,从科技驱动到科技与金融的双向奔赴,江苏正以“双链”深度融合,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为全国产业升级提供“江苏样板”。
责任编辑:杨赐《八八看球备用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