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药魔方Invest
在中国本土药企发展史中,恒瑞医药无疑是标杆级的存在。自2000年A股上市以来,恒瑞医药专注于具有重大未满足医疗需求和显著增长潜力的治疗领域,打造了庞大而差异化的创新药物组合,其中包括多款潜在重磅产品。目前,恒瑞医药产品组合达110多款,其中包括19款新分子实体创新药和4款其他创新药。而作为“由仿转创”的领军企业,近年来,恒瑞医药对创新的执着追求,从其资金投入中可见一斑。2022年、2023年、2024年,恒瑞医药研发投入分别为63.46亿元、61.50亿元、82.28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的比重分别达29.8%、27.0%及29.4%。在持续的研发投入下,恒瑞医药目前的管线涵盖逾90款候选新分子实体创新药,以及7款处于临床及更后期阶段的其他创新在研药物。如今,恒瑞医药已逐步迎来创新药成果“丰收期”。2024年一年,恒瑞医药递交了8项创新药新药上市申请。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以2023年新分子实体创新药收入,及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处于临床及更后期阶段的新分子实体在研创新药数量而言,恒瑞医药在中国制药企业中均名列前茅。
具体来说,在肿瘤领域,恒瑞医药将产品组合从实体瘤拓展至血液恶性肿瘤,并实现从新辅助、辅助到后线治疗的全方位覆盖;同时布局主要的慢性疾病,包括代谢和心血管疾病、免疫和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从预防到治疗的治疗方案。
恒瑞医药已上市药物及在研管线图片来源:招股书(过聆讯)(下同)除了研发能力领先,恒瑞医药也以强大的商业化能力见长。截至2024年末,恒瑞医药拥有约9,000人的自建销售和营销团队,其销售网络覆盖中国30多个省级行政区的超过22,000家医院及超过200,000家线下零售药店,以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渠道覆盖,在中国制药企业中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而在资本市场,恒瑞医药也一向以“稳”著称。招股书显示,恒瑞医药自A股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约人民币80.29亿元,相当于其当年A股上市募集资金的16.8倍,而这也是恒瑞医药此前唯一一次资本市场融资。
根植中国,全球进发
恒瑞医药已经明确,此番港股上市,是其国际化战略的关键布局。其董事会秘书曾在2024年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现阶段的首要策略仍是夯实国内市场,但长远来看,必须进一步参与全球竞争。港股上市有利于公司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有效支持未来的国际化临床布局。同时,港股上市也有利于打造公司国际化品牌及创新形象。此外,港股上市还可以吸引更多海外投资者,进一步完善公司股东结构。实际上,恒瑞医药近年来“出海”动作频频,已成为当前中国创新药出海潮中的代表企业之一。招股书显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恒瑞医药已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及韩国等地区启动超过20项海外临床试验,产品在40多个国家实现商业化。2024年,恒瑞医药的产品获得美国FDA三项快速通道认证和三项简化新药申请(ANDA)。与此同时,恒瑞医药也在探索“借船出海”——自2018年以来,恒瑞医药与全球合作伙伴进行了14笔对外许可交易,涉及17个分子实体,交易总额约140亿美元,首付款总额约为600百万美元,包括向德国默克的全资子公司、IDEAYA Biosciences、Aiolos Bio Inc(后被GSK收购)等的对外许可。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年来形式多远的出海探索中,恒瑞医药展现出“敢为人先”的一面。2024年5月,恒瑞医药宣布将自己的GLP-1产品组合有偿许可给美国Hercules公司,由贝恩资本生命科学基金联合Atlas Venture、RTW资本、Lyra资本操盘成立,获得1.1亿美元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款,并拿下Hercules19.9%股权,成为中国创新药“NewCo”出海的的标杆交易。
Hercules随后的A轮4亿美元融资最终创下美国生物医药行业当年第二大融资纪录,展现出恒瑞医药的研发实力获得全球认可。
创新药收入占比已超仿制药,转型成果初现
2024年,恒瑞医药总收入280亿元,自2014年起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4%;毛利由2023年的192.95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241.36亿元,毛利率由2023年的84.6%升至2024年的86.2%。
值得一提的是,创新药已成为恒瑞医药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创新药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由2022年的38.1%提高至2024年的46.3%,仿制药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则由2022年的60.3%减少至2024年的42.0%。
招股书称,2023年及2024年收入增加,主要归因于两方面:创新药销售增加推动的药品收入增加,以及许可收入增加。
从治疗领域及产品来看,恒瑞医药自2023年至2024年的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于肿瘤药物收入增加23.69亿元,以及代谢和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收入增加6.67亿元。
具体来说,恒瑞医药在这些治疗领域的创新药销售收入增加,主要归因于:(i)肿瘤药物卡瑞利珠单抗、吡咯替尼和阿帕替尼等创新药物的获批适应症拓展,以及由于透过上市后研究累积了支持相关药物临床疗效的医学证据,在医学界中获得更广泛的市场认可;(ii)创新产品(如肿瘤药物瑞维鲁胺及达尔西利以及代谢药物瑞格列汀及恒格列净)在被纳入政府主导的医疗保险计划后,在公立医疗机构的使用率有所提高;(iii)肿瘤药物阿得《304am永利集团》贝利单抗,因其在显著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期方面具备强大的临床疗效被纳入多个地区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恒瑞医药经营现金流入分别达到人民币12.65亿元、76.44亿元、74.23亿元,稳健的盈利能力和强劲的现金流让其能够持续投资于研发活动,形成良性循环。
在这“两手”准备下,2025年一季度,恒瑞医药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收入72.06亿元,同比增加20.1%,主要来自创新药销售增加推动药品销售收入增加6.39亿元,以及许可收入增加5.50亿元。
恒瑞医药的强劲发展,离不开“掌舵手”的把控——孙飘扬先生现为恒瑞医药董事长,自1997年4月起担任公司董事,主要负责集团的整体战略规划、业务发展及管理,亦为战略委员会主席及提名委员会成员。
孙先生曾担任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为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孙先生目前任国家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及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孙先生于1982年7月获得中国药科大学化学制药专业理学学士学位,并于2004年12月获得中国南京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
戴洪斌先生自2025年4月起担任恒瑞医药副董事长。戴先生自2020年1月起担任公司董事,自2022年5月至2025年4月担任公司总经理(总裁)。戴先生主要负责协助董事长进行战略制定、战略投资及董事会的有关管理,亦为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成员、战略委员会成员。
戴先生拥有超过24年的行业经验。戴先生于2000年7月加入集团,自2000年7月至2003年4月历任公司办公室主任,自2003年4月至2016年5月担任公司董事会秘书,并于2013年4月至2022年5月任集团副总经理。
戴先生于2000年6月获得中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学位和经济学学士学位,2011年6月获得中国武汉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学位,并于2024年6月获得中国药科大学药学(社会与管理药学)博士学位。
招股书显示,恒瑞医药董事还包括以下几位:
冯佶女士,自2025年4月起担任总经理(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主要负责本集团的整体业务营运;
张连山先生,自2012年4月起担任公司董事,2010年8月至2024年12月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自2024年12月起获委任为本公司执行副总裁,主要负责集团整体研发,亦为战略委员会成员;
江宁军先生,自2023年2月起担任公司董事,并于2023年2月至2024年12月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自2024年12月起获委任为公司执行副总裁。江先生亦为集团首席战略官,主要负责集团的临床开发及业务发展,并为战略委员会成员;
孙杰平先生,自2020年1月起担任公司董事,2013年4月至2024年12月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自2024年12月起获委任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主要负责集团的整体财务管理。
责任编辑:王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