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变“家教”,孟子怎么看?(科教视界)
近日,湖北襄阳,一对母子因辅导作业而吵架。母亲报了警,见到警察后说:“我们这个孩子学习不好好弄。我说他,他还还嘴。你们能不能帮我一下?”
出警的有一位警察是00后,秒变“家教”,辅导孩子英语,首先指出问题之所在——“你的主要问题不就是一些单词不会吗?”然后,教给学习办法——“找一篇阅读,从头到尾用你自己的话翻译下来。遇到生词,你拿一个本子记下来。”最后表明方法靠谱的原因——“我大学英语六级高分通过,英语考研也是高分通过。”
坊间一直流传这样的顺口溜:“不谈作业,母慈子孝;一说作业,鸡飞狗跳。”这话概括得很到位,我就深有体会。记得小孩上四年级的一个晚上,也是英语作业,要求背诵几段对话。同样是“大学英语六级高分通过”的我,从晚上8点吃完饭开始,一直到12点,4个小时,督促小孩背,就是背不过。
9点的时候,我已经不耐烦了,但秉持从教育专家那里学来的教育理念,逼着自己和颜悦色地给他逐个单词进行解释;10点的时候,已经快压不住火了,引用科学家小时候学习的故事,要他端正态度;11点了,看着班级群里的接龙,就差自己的小孩了,真是火冒三丈,没好话了;快12点了,真是要崩溃了,幸亏想起了自己上学时经历过的“夏斐事件”,才劝退了“上手段”的念头。到了12点多,才勉强背过。
这些年下来,辅导孩子作业的经历真是不堪回首,“报警”的念头也闪过多次。直到这次看到襄阳的新闻,发现有我这种想法的真不是孤例。从视频中看到,警察的辅导真是立竿见影,小孩乖乖地学了下去;警察叔叔的教导,他也应该是听进去了。
这让人不禁想到孟子对这种事情的观点,那就是应该“易子而教”,主张父辈不直接教育自己的子女,而是通过交换教育对象来保持教育活动的客观性。比如艺术、体育等领域的名师收徒,有时也带有类似的“交换培养”色彩。
那么,易子而教的道理何在?在《孟子·离娄上》中,公孙丑就问了:“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君子不亲自教育儿子,为什么呢?
孟子说了这么一段话:“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也。‘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翻译过来就是:“由于情势行不通。教育一定要用正理正道,用正理正道而无效,跟着来的就是忿怒。一忿怒,那反而伤感情了。[儿子会这么说,]‘您拿正理正道教我,您的所作所为却不出于正理正道’,那就是父子间互相伤感情了。父子间互相伤感情,便很不好。古时候互相交换儿子来教育,使父子间不因求好而相责备。求其好而相责备,就会使父子间发生隔阂,父子间一有隔阂,那是最为不好的事。”
教育自己的孩子容易造成家庭冲突的道理,孟子说得很清楚了。他已经意识到,家长角色的情感属性与《创元彩票是什么平台》教师角色的专业属性存在本质区别。这为现代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代际冲突提供了解决思路。
做父母的,与做老师的,职责是有区别的,做法是不一样的。优秀的父母,不一定就是优秀的老师。如果不能保持教育关系的适度距离,亲子关系损伤就很难预防。《红楼梦》中,贾政经常责问贾宝玉的具体学习情况,对他感到不满意,时不时还打压他,做出好诗还批评,结果导致贾宝玉对父亲的惧怕和疏离。
当然,在现代教育环境中,完全从字面上照搬易子而教,并不现实,需要与时俱进,把古人的智慧融入当前的教育实践。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主体地位不可撼动,但需要各方力量的配合、分担。